红绿釉陶鸮壶

红绿釉陶鸮壶

鸮,俗名猫头鹰,古称鸱、枭、鸱鸺、鸱鸮、鸱枭、服鸟等。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鸟类之一。鸮在生物习性上以鼠类为主要食物,昼伏夜出,善闻死腐动物之气,鸣叫声凄厉,飞行时无声,因此在人类眼中充满神秘感。

鸮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始终和人类保持着不可分割的关系。在欧洲,人们普遍对鸮鸟抱有友好和喜爱的态度。古希腊人对鸮非常崇拜,认为它是智慧的象征,同时也是古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象征和化身;加拿大温哥华印第安人的后裔仍保留鸮的图腾,不但有大型木雕的鸮形象,而且有模仿鸮捕获猎物的舞蹈;英国人认为鸮智商高超,能够通晓人类的感情和语言。在亚洲,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鸮的态度褒贬不一,反差极大,有的将其视作幸福、美满的象征,有的则视其为不祥和恐怖的化身。在日本,日语“鸮”的发音谐音与“福”接近,人们称它为福鸟。而在印度和中国,人们通常把鸮视为不祥之物,厌恶和惧怕。

鸮在中国的形象演化,大致上经历了一个从神圣、被崇拜的动物到被视为不祥恶鸟的过程。

早在新石器时期,鸮的地位非常高崇,被人们看做一种神圣的动物,生活在黄河、长江流域的先民通过模仿鸮鸟的形态来制造不同材质的祭器。1979年,辽宁朝阳市牛河梁村发现一座距今5500年的红山文化遗址,遗址范围内的女神庙出土了一件精美绝伦的玉鸮,整件玉鸮运用玉雕阴刻的手法,寥寥数笔,表现出鸮鸟眼大喙尖、展翅飞翔的状态,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件以鸮为题材的玉质艺术品(图3)。陕西西华县出土的仰韶文化红陶猫头鹰头,双目圆睁,眼眶一周饰锯齿纹,喙长而内钩,双耳缺失,头部满饰的锥刺状纹酷似羽毛,栩栩如生(图4)。除此以外,红山文化出土的大量玉鸮、绿松石鸮,陕西华县出土仰韶文化巨型陶鸮鼎,甘肃、青海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的鸮面陶罐,长江流域石家河文化的陶鸮塑像等大量的鸮形祭祀用器,是鸮被人们纳入原始宗教的体现,表明鸮鸟是普遍和重要的崇拜对象。

图3 辽宁牛河梁女神庙玉鸮

图4 陕西西华县仰韶文化红陶猫头鹰头

进入商代以后,鸮鸟的形象更加突出而广泛地出现在青铜器、玉器、石器和陶器等多种材料的器物上(图5),铜鸮形器、玉鸮、石鸮等鸮形制品被作为具有祭祀礼天功能的礼器和祭器。在商代较高级别的墓葬中,往往会有鸮尊和鸮卣的出现。出土于殷墟妇好墓的鸮尊,铸工精湛、姿态生动,通体布满饕餮、云雷、羽、蝉等8种纹样,反映出庄严狞厉的审美倾向和强烈而浓厚的宗教色彩(图6)。仅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一座墓就出土有玉鸮牌饰、鸮形玉梳、鸮形玉雕等多件。与此同时,在数量众多的青铜器上也饰有惟妙惟肖的鸮形纹饰,繁缛精致,也都是商人敬鸮尚鸮的体现。

图5 殷墟妇好墓玉鸮

图6 殷墟妇好墓鸮尊

西周初期以后,鸮的形象逐渐减少,不再制作为青铜礼器,只加工成小型玉器,这可能与周灭商的原因有关。战国时期,鸮逐渐演变成为邪恶的象征,《诗经·鸱枭》云“鸱枭,鸱枭,既坏我子,无毁我室”,说明当时人们对鸮怀有了厌恶、恐怖之感。

汉代中原地区人们认为鸮鸟不祥不孝,会给人带来厄运和灾难。《汉书·杨雄列传》“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凰,执蝘蜓而嘲龟龙,不亦病乎”是人们认为鸮鸟带来灾祸的记载。《说文解字》中“枭,不孝鸟也。”,以及《正字通·木部》“枭,鸟生炎州,母妪子百日,羽翼长,从母索食,食母而飞”的记载,都是汉人把鸮鸟看做不肖恶鸟的佐证[2]。汉代以孝治天下,忠孝是当时人们所奉行的重要准则,对鸮“不孝”“不忠”的厌恶、畏惧大概是造成汉初人们大量捕杀鸮鸟主要的原因。

随葬鸮俑和鸮壶的风俗起源于西汉,发端在统治中心区的中原河南、山西、山东地区,汉王朝抗击北方少数民族的过程中,这一风俗对内蒙古、宁夏等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(图7)。东郡,西汉时位于现在河南省东北部、山西南部和山东省西部部分地区,多鸮鸟出没,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引三国魏如淳注:“汉使东郡送枭,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。以恶鸟,故食之。”[3] 因而,当时这些地区有对鸮鸟灭其族、俑而葬之辟邪的习俗。河南新乡,西汉时期属河内郡,东侧紧邻东郡,受到东郡地区影响,西汉时期捕杀鸮鸟的风气兴盛,因而发掘鸮形器较多[4]。

内蒙古磴口地区,古代地理位置上位于秦汉长城之内,西汉属朔方郡临戎县。汉武帝征伐匈奴之后,继而在昭帝、宣帝和元帝时期,陆续移民150 万人在周边地区屯田、戍边[5]。这些内地迁徙而来的汉人及其后代,沿袭了原有汉文化观念和生活习俗,并影响着当地民族的生活。磴口地区发掘的汉代墓葬数量较多,汉文化中恶鸮的观念,以及中原地区以鸮形器随葬的习俗在这一地区得以延续。

西汉早期和中期,随葬鸮俑体型较瘦长,比较接近真实鸮鸟的体态,显得庄严,作为墓主人在冥间降魔驱邪的镇墓之用。到西汉晚期,由于大量捕杀,东郡及周边地区鸮鸟数量急剧减少,这一时期以鸮俑随葬的现象也较为少见。由于鸮鸟锐减,鼠作为鸮的食物,数量反而增多为患, 加之这一时期汉墓中的明器多随葬模型化的生活用陶器,人们把鸮善于捕鼠的特性融入对鸮俑功能的改进,形成肥硕中空的鸮壶,寓意为盛放粮食的陶器,以期防范鼠患,使墓主人在冥间生活富足无忧。东汉初期,出土鸮形器的墓葬锐减,鸮形器逐渐绝迹。

图7 宁夏银川汉墓陶鸮俑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