笄,是古人用来绾发的长针,也可以说是簪和钗的鼻祖。
古代女子在15岁之前,通常都是将头发束在两侧,扮成树丫或者兽角状,而古时候“丫头”的说法也是源于此。
△古人进行笄礼
古代女子待到15岁之后,就会举行“笄礼”,放到现在就是举行成人礼。
由家中的妇人为小姑娘梳头发、绾发髻,然后再插上发笄,就意味踏入另一个阶段啦!
△商周时期的骨笄
△商周时期的金笄
不同家庭所使用笄的材质也不一样。像平常老百姓家一般会使用木头做的笄,而稍微有点身份的家庭则会使用金笄、玉笄~
△羊脂白玉笄
△西朱封202号大墓出土的龙山文化组合玉笄
上面说了,簪是笄发展过来的,其作用也是为了固定女子的头发。但是跟笄比起来,簪会更加的美观一些,簪的前端一般会雕刻一些花纹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每个时期的簪子使用的材质也大不相同~
一开始的石器时代,簪子大多都是使用野兽的骨头,例如象牙、玳瑁等等。而到了汉朝以后,簪子的材质则更多的是玉石、或者金簪子~
△象牙簪,那时候的簪子还很朴素
△汉朝凤头镂空绳纹白玉簪
而在发展最好的唐宋元时期,人们则除了在材质上做文章之外,还学会了镶嵌,鎏金、镂花手艺也渐渐出现,簪子变得越发的精巧。
△以金为底,搭配和田玉,同时还镶嵌了彩色宝石,非常华丽
清朝时期的簪子则在上面的基础上,增加东珠这种东西,整个簪子华丽十足!
△清朝点翠东珠簪,现藏于故宫博物馆
△清朝珠石点翠簪
宝姐科普:何为东珠?
东珠在清朝受到很大的重视,被称为宝中之宝,稀世奇珍。
东珠又被称为“大珠、美珠”等,主要产自黑龙江流域中的淡水珍珠。其与我们平常的珍珠比较起来,更加的晶莹剔透,也更加圆润。
△清朝官员身上戴的朝珠就是由东珠制成
可惜的是,现在已经很难再见到东珠了。
原因是侵华战争中,日军不仅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,而且还对东珠进行大肆的掠夺,使原本就稀少的东珠消失在了众人的面前。
△清朝后妃老东珠金镯,还镶嵌了红、绿碧玺,放在现在佩戴也不落伍
笄、簪、钗三者的作用都是用来固定头发的,而钗与簪的区别则是,簪一般都是一股,而钗则是由两股或多股簪合成的。
△金玉钗
钗出现之后,慢慢就开始取代了簪。
那些名门望族,或者宫里的嫔妃的钗上面一般都会镶满了名贵的宝石,而普通老百姓则只会戴荆钗,拙荆也就是这么演变而来的。
△钗都有两股
△清朝晚期发钗
除了绾发之外,钗在古代一般还被当做情侣之间的寄情之物。
古代夫妻在赠别的时候,女子会将头上的钗字一分为二,一人拿一只,直到重逢后再合在一起。
△普通人家的银钗,虽然材质普通,但是做工也很精致
说完了基础款的“头绳”,下面就要开始给大家说一说升级版的“头绳”了~
栉又叫篦,起初是用来梳头发用的。相信我们小时候应该都经历过,就是用那种齿子很密的梳子,古时候可以用篦子抓过头上的虱子。
△小时候常用的篦子
篦除了用来梳头发,最初还是被用来挠痒痒、去除头上污垢的,毕竟在过去那个不能剪头发的时代,天天洗头真的要累死惹~
△金篦
一般女子都是随身携带篦的,所以为了省去麻烦,渐渐地人们就直接将篦插在头上。唐朝更是戴篦的盛行时期。
△古代女子戴篦
篦通常都是使用金银、玉石等名贵材料制作而成的,一般都是插在前额或者后脑勺。
华胜,又名“花胜”,是指古代女子头上的一种花型首饰。华字又有华丽的意思。
△珐琅华胜
华胜一般戴在女子的前额或者发髻上,主要起到装饰的作用。华胜一般会使用到点翠、烧蓝等工艺。
△金华胜
△额前佩戴就是华胜
宝姐科普:点翠与烧蓝
点翠上的翠,主要是指翠鸟的羽毛,点翠结合了我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。
先用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,再将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羽毛仔细镶嵌在底座上,然后制作成各种首饰器物。
△点翠发簪
点翠本身的工艺倒是没有多大的难度,但是珍贵就珍贵在其翠鸟的羽毛。
取用的羽毛要求必须从活翠鸟身上拔取光泽好、颜色鲜亮的,被拔掉羽毛的翠鸟基本上都活不成了,所以这种手法相当的残忍。
△翠鸟,就是截取其背部蓝色的羽毛
随着翠鸟濒临灭绝,这项工艺也被禁止了。为了保留的点翠的美丽,工匠又发明了烧蓝。
和点翠的金做底托不同,烧蓝是以银作为胎器,用银花丝在胎器上刻出花纹,再敷上透明的珐琅烧制,最终形成完美的烧蓝制品。
△烧蓝发簪
之所以会叫步摇这个名字,完全是因为佩戴它走路的时候就会动摇起来。
步摇的造型一般都是凤凰或者蝴蝶,一般都是以黄金为底,再在上面镶嵌一些珠宝玉石即可。
步摇虽然漂亮,但是平常百姓是不可以佩戴的。步摇是一种身份的象征,多是后宫嫔妃佩戴,而且必须是贵妃以上才可以佩戴。
步摇的产生,对后来的高丽鲜半岛以及日本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钿,也是古代女子的头饰,花状,主要是将把金属宝石等镶嵌在器物。
△点翠嵌珠宝五凤钿
最初的钿是直接贴在额头上的,但到了清朝,钿的造型还是发生了变化。
一般由细铁丝、藤丝编成帽架,然后再镶嵌各种宝石、组成一些吉祥的图案,也多为后宫嫔妃佩戴。
△钿子的佩戴方式
钿还会因为身份的不同,分为凤钿、满钿、半钿三种,其中凤钿是过去皇后新婚时佩戴的,上面可以镶嵌9块饰品。
年轻女子一般佩戴满钿,上面可镶嵌7块饰品;而半钿多由老人或者遗孀佩戴。
编辑 | 苏苏
看完了这么多古代人的发饰,是不是突然觉得自己头上的皮筋弱爆了呢~开个玩笑啦~
不知道宝迷们关于古代女子的发绳还有什么补充呢,欢迎留言告诉宝姐~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